附件3: | ||||
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框架 |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三級指標 | 指標解釋 | 指標說明 |
投入 | 預算安排 | 人員經費保障率 | 本年度預算安排的在職人均人員經費與在職人員經費標準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保工資”狀況。 | 人員經費保障率=(在職人均人員經費/在職人員經費標準)×100%。 在職人均人員經費=在職人員經費總額/在職財政供養人數。 在職人員經費標準:根據合規合法的相關政策核定的當地在職人員人均經費水平。 |
公用經費保障率 | 本年度預算安排的在職人員人均公用經費與在職人員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保運轉”水平。 | 公用經費保障率=人均公用經費/人均公用經費標準。 人均公用經費=公用經費總額/在職財政供養人數。 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同類地區人均公用經費的平均水平。 | ||
人均公用經費變動率 | 本年度在職人均公用經費與上年度在職人均公用經費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改善“保運轉”狀況的努力程度。 | 人均公用經費變動率=[(本年度人均公用經費-上年度人均公用經費)/上年度人均公用經費]×100%。 | ||
民生支出占比 | 本年度民生支出數占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一般通過與同類地區民生支出占比的比較,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保民生”狀況。 | 民生支出占比=(民生支出數/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數)×100%。 民生支出數:以財政部確定的民生支出統計口徑為準。 | ||
民生支出占比變動率 | 本年度民生支出占比與上年度民生支出占比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改善民生的努力程度。 | 民生支出占比變動率=[(本年度民生支出占比-上年度民生支出占比)/上年度的民生支出占比]×100%。 | ||
“三公經費”變動率 | 本年度“三公經費”支出總額與上年度“三公經費”支出總額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控制和壓縮重點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 “三公經費”變動率=[(本年度“三公經費”支出總額-上年度“三公經費”支出總額)/上年度“三公經費”支出總額]×100%。 | ||
預算完整性 | 納入政府預算管理的各類預算是否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預算綜合管理的水平。 | 評價要點: ①公共財政預算是否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否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③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否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④社會保障預算是否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 ||
預算平衡性 | 本地區財政預算收支差額(預算凈結余)是否為非負,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預算平衡情況。 | 預算凈結余=預算收入數-預算支出數。 | ||
財政供養人員控制率 | 本年度實際在職財政供養人員與標準在職財政供養人員的比率,反映和考核對某一地區財政對本級財政供養人數的實際控制程度。 | 財政供養人員控制率=[(實際在職財政供養人員數-標準在職財政供養人數)/標準在職財政供養人數]×100%。 | ||
債務率 | 本年末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占綜合財力的比重,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對債務規模和債務風險的控制程度。 | 債務率=(本年末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本年本地綜合財力)×100%。 綜合財力:即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之和。 | ||
過 程 | 預算 執行 | 收入完成率 | 本年度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與公共財政收入預算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收入預算的完成程度。 | 收入完成率=(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收入預算數)×100%。 收入預算數:當地政府預算批復的本年度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數。 |
支出完成率 | 本年度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數與公共財政支出預算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支出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 | 支出完成率=(預算支出完成數/支出預算數)×100%。 預算支出完成數:某一地區本年度實際完成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數。 預算支出數:當地政府預算批復的本年度公共預算支出數。 | ||
支出均衡率 | 某一時點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執行進度與支出進度標準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支出預算及時性和均衡性程度。 | 支出均衡率=(支出執行進度/支出進度標準)×100%。 支出執行進度:某一地區財政在某一時點的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執行數與本年度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比率。 支出進度標準:某一地區財政部門參照序時支付近度、前三年平均支付進度、同一地區同級財政部門平均支付進度等確定的年度支出進度計劃。 | ||
資金結轉率 | 本年度結轉資金總額與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對結轉資金的控制程度。 | 資金結轉率=(結轉資金總額/公共財政支出預算)×100%。 | ||
資金結轉變動率 | 本年度結轉資金總額與上年度結轉資金總額的變動比率,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控制結轉資金的努力程度。 | 資金結轉變動率=[(本年度結轉資金總額-上年度結轉資金總額/上年度結轉資金總額]×100%。 | ||
“三公經費”控制率 | 本年度“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數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對重點行政成本的控制程度。 | “三公經費”控制率=(本年度“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三公經費”預算數)×100%。 | ||
總預算暫存暫付率 | 總預算暫存款、暫付款期末余額與當年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對本級財政周轉資金規模的控制程度。 | 總預算暫存暫付率=(總預算暫存款、暫付款期末余額/當年公共財政支出預算)×100%。 | ||
效果 | 經濟效益 | 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 | 本年度財政總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籌集財政收入及當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控能力的水平。 | 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財政總收入/GDP。 財政總收入:指當地當年的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社會保障收入。 |
稅收收入占比 | 本年度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一般可與同類地區稅收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或與本地區確定的稅收收入占比目標比較,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公共財政收入質量情況。 | 稅收收入占比=(稅收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 | ||
稅收收入占比變動率 | 本年度稅收收入占比與上年度稅收收入占比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在改善公共財政收入質量方面的努力程度。 | 稅收收入占比變動率=[(本年度稅收收入占比-上年度稅收收入占比)/上年度稅收收入占比]×100%。 | ||
非稅收入占比 | 本年度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一般可與同類地區非稅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或與本地區確定的非稅收入占比目標比較,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公共財政收入質量情況。 | 非稅收入占比=(非稅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 | ||
非稅收入占比變動率 | 本年度非稅收入占比與上年度非稅收入占比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在改善公共財政收入質量方面的努力程度。 | 非稅收入占比變動率=[(本年度非稅收入占比-上年度非稅收入占比)/上年度非稅收入占比]×100%。 | ||
財政支出乘數 | 當地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量與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變動量之間的比值,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財政支出對當地經濟的帶動效應。 | 財政支出乘數=當地GDP變動量/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變動量。 GDP變動量=當年GDP-上年GDP。 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變動量=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上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 | ||
效果 | 社會效益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動率 | 本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動率=[(本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當地城鎮居民人口。 |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變動率 | 本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變動率=[(本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純收入/當地農村居民人口。 | ||
人均受教育年限變動率 | 本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上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教育普及的改善程度。 | 人均受教育年限變動率=[(本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年人均受教育年限]×100%。 人均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總年限/當地總人口。 | ||
人均期望壽命變動率 | 某一地區本年人均期望壽命值與上年人均期望壽命值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居民健康水平改善程度。 | 人均期望壽命變動率=[(本年人均期望壽命-上年人均期望壽命/上年人均期望壽命]×100%。 人均期望壽命:0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 | ||
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動率 | 本年城鎮登記失業率與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城鎮居民就業狀況的改善程度。 | 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動率=[(本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100%。 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城鎮期末從業人員總數+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100%。 | ||
生態效益 | 空氣質量變動率 | 當年空氣質量與上年空氣質量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空氣質量的改善程度。 | 空氣質量變動率=[(當年空氣質量監測均值-上年空氣質量監測均值)/上年空氣質量監測均值]×100%。 空氣質量監測均值=全年空氣質量監測值之和/12。 |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變動率 | 當地居民擁有的平均綠地面積的變動情況,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程度。 |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變動率=[(當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上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上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0%。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綠地總面積/當地居民總人數。 | ||
萬元GDP能耗變動率 | 當年萬元GDP能耗與上年萬元GDP能耗的變動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某一地區節能減排水平的改善程度。 | 萬元GDP能耗變動率=[(當年萬元GDP能耗-上年萬元GDP能耗/上年萬元GDP能耗]×100%。 萬元GDP能耗=綜合能源消費量(噸標準煤)/GDP(萬元)。 | ||
社會公眾滿意度 | 社會公眾對當地財政理財效果的滿意程度。 | 社會公眾是指轄區內的部門(單位)、群體或個人,一般采取社會調查的方式。 |